菩萨顶平面图。
五台山的菩萨顶是全山寺院中规格最高,观景最佳的一座寺院。
说规格最高,先来说说五台山寺院的类型。五台山寺院分青庙和黄庙两大类,青庙亦称和尚庙,属于汉传佛教;黄庙亦称喇嘛庙,属于藏传佛教。在五台山现有12座黄庙中,菩萨顶是首庙。单是黄庙首庙这一条还不足以说明菩萨顶规格之高,菩萨顶还是备受皇家青睐的一座寺院,康熙一生五次巡幸五台山,四次住宿菩萨顶;乾隆一生六次来五台山,也有两次住宿于此,所以说菩萨顶是皇帝的行宫。为此菩萨顶的大殿、配殿及偏院许多都以黄琉璃瓦覆顶,这一点就连五台山地位最高的开山祖寺显通寺都无法相比。
说观景最佳,是指菩萨顶坐落于台怀镇灵鹫峰顶,除却它自身的景观外,去菩萨顶途中和登顶后,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眺,都是满目风景,殊胜吉祥。
关于菩萨顶,在鄙人的旧作《三晋行·五台山菩萨顶》中曾有较详细的介绍,您若有兴趣,可对照着看,故本文对寺院及各座殿堂不再赘述,点到为止。
图为菩萨顶牌楼前的一百零八级台阶。
俯瞰台阶旁的广宗寺。
俯瞰台阶下的佛字照壁。
从台阶上向西南方远望。
移步换形,俯瞰台阶旁的广宗寺。
移步换形,俯瞰台阶旁的广宗寺。
一百零八级台阶走到头,是菩萨顶的牌楼。
牌楼背面。
在牌楼两侧和后方有宽阔的平台,这里是远望台怀镇寺院群的绝佳胜地。
远望台怀镇寺院群。
远望台怀镇寺院群。
那一刻,有幸在空中看到了太阳虹光环,这可是被藏传佛教宁玛派认为是大圆满的吉祥天象啊。
幸甚至哉。
菩萨顶山门前平台。
菩萨顶山门前平台。
菩萨顶山门。
第二进,天王殿。
文物保护碑。
前院,西配殿带箭文殊殿。
前院,第三进,大雄宝殿。
大雄宝殿后视。
中院,东配殿祖师殿。
中院,西配殿金刚殿。
中院,“五台圣境”石坊。
中院,第四进,大文殊殿。单檐庑殿顶,覆黄琉璃瓦,足以说明该殿规格之高。
我们在旅行时,对一座或一组中国古建筑,绝不应只是简单地看,还应该去了解,去欣赏,去感受,在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,在欣赏的基础上去感受。而了解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知道它的规格。一座古建,可以从它的屋顶样式、间数、覆盖的瓦、脊兽数量、彩画种类等方面来搞明白它属什么规格。单檐庑殿顶是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的样式,黄琉璃瓦是覆盖瓦中的最高级别,这里的大文殊殿是单檐庑殿顶覆黄琉璃瓦,它的规格之高可想而知了,皇家等级。
注意,我这里说的是中国古建,而不是仿古建筑。今人造的仿古建筑,有些动不动就覆盖上了黄琉璃瓦(比如一位普通农民建房也可以黄琉璃瓦),整得挺金碧辉煌的,实在是无语。
大文殊殿。
大文殊殿。
大文殊殿前廊。
通往后院的大乘门。
在大乘门处远眺北台。
北台叶斗峰,海拔高度3061.1米,是五台山最高峰,也是华北地区最高峰,世称“华北屋脊”。
北台不仅是整个华北地区的最高山峰,它也是庄严的佛土、东方的麦加、人间的圣境。登上北台,是无数佛教信徒、户外驴友浸入血脉的梦想。没有登上过北台,似乎没有资格说你到过五台山,这好像如果你要是没到过天安门,好意思说去过北京吗?
出大乘门往北走可到后院。后院不开放,图为后园外墙。
从后院再往北就到菩萨顶的后门了。
没出后门,沿原路返回。
这是菩萨顶的东禅院,属偏院,因立有御碑,也叫御碑院。
准备离开,出山门。
过牌楼。
下台阶。回望菩萨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