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提到三国的时候,相信很多人都会对一场有名的战役,记忆犹新,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官渡战役,当然在这次战斗中,曹操也是稳定了自己在北方的局势,他能够以很少的兵马就把对方打败,在这时他身边也是有一些人出谋划策的。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,名字叫做许攸,是这个人的到来,才能够帮助曹操快速的出现胜利,当然他原来是在袁绍的帐营里面当谋士,曾经在袁绍围剿另一个人的时候,他还是作为身边的主要参谋,可见这个人在对方的队伍里面,职务也是很高的,相当于现在参谋长的职位。在袁绍和曹操快要交战的时候,许攸他曾经提出建议,趁着曹操大量的带出兵马,可以派一路骑兵去突袭,在后方的许多城池,这样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,可是这个计划并没有被袁绍使用。
在曹操和袁绍打仗的时候,许攸的家人里面几个人,触犯了刑法被关押了起来,并且受到了严厉的处罚,他知道这件事情也非常的生气,干脆就来到了曹操的军营里面,得知了这件事情,曹操也是万分高兴,甚至连鞋都没有穿,就光着脚丫子来接见他。在这之后许攸就提出了,用大火的方法,来取得整场战争的胜利,在这个时候,袁绍的军队几乎全部被打败了,他也只能带着几百人的骑兵,逃回了河北境内。当然这场战斗曹操与少量的人马,取得了最后的战果,也是许攸的方法,这样需要他成为了最大的功臣,但是在这之后,他为什么却被曹操给杀了呢?后人根据史书推测,也是得出了很多结论。
第一点来说,许攸这个人品德很差,他虽然在官渡之战中,留了不少的功劳,但是他背叛了原来的上司,在后人的眼里,他一直就像叛徒一样存在,而在曹操心里呢,他也对这个人有所提防,在很多事情上,许攸也是只为自己个人利益考虑,根本就不会关心国家的利益,更别说忠诚之心了。第二个原因就是,他曾经在曹操的帐营里面,凭借自己身上的功劳很大,就算是对顶头上司也不是很尊敬,甚至在许多大型的场合里面,他还会呼喊曹操的小名,这也让这位曹丞相感觉没面子。甚至许攸还对手下的人说,如果没有他,曹操也不会有如此的胜利,当然他这样说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。在这之后,他在曹操团队里面的地位也直线的下降,当然对于一位领导人来说,只有利益上的牵扯,才会有所重用,当然这个时候曹操并没有直接的杀他,因为他在这之后,又立下了不少的功劳,还曾经帮助曹操献出计策,攻占了济州。
由于许攸身上的功劳很多,所以曹操也就是对他非常的容忍,但是再后来到团队里面的干将也是很多,除了许攸之外,又来了司马懿等,这些人才华都很出众,这样又为团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,成为了曹操身边的红人,当然地位也就不断的提升,尤其是贾羽,他精通了各种兵法,甚至还自己出书,这些人都在曹操的身边贡献自己的计谋。这几个谋士,随便拿出一个都比许攸的才华高,所以他的地位也能是越来越低,再加上他这个人不懂得学习,反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正因为他以后的结局带来了一定的隐患。后来曹操就想找个借口,要把许攸治罪,当然刚开始的时候,他只是把对方关押了起来。
曹操这样做也是想试探一下身边的人,他想看看谁会为许攸来说话,没想到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,这也就看出许攸的人缘不怎么样,后市的人在评价许攸的时候,也是有了很多的中肯意见。这个人如果说才华的话,和其他的人相比也是不相上下,而且做人做事也非常的有胆量,但是对于一个干大事的人来说,需要最缺乏的就是远见,他办任何事情,只是看到眼前的这些小利益,而且目光非常的狭窄,经常得到一点功劳之后就骄傲自满,不把别人放在眼里,就算是看到团队里面,新来了其他的人员,也不懂得从别人身上虚心的学习,反而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,这样最终落得了扎头的下场。试想一下,他在刚开始的时候,如果能够为人比较低调,再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战役的胜利之后,经常的和同事们搞好关系,保存自己的实力,在上司用到自己的时候就发挥能力,这样才是为官之道。
想一想曹操这个人,经常也是提防着身边的人,因为在那样混乱的社会里面,想要和高层相处,也是需要一定的人生智慧,在这个时候需要可以提出来隐居,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到个平静的世道里面,那么他的人生可能就会是另一种结果,当然作为后世人,我们应该从许攸的身上,学习些为人做事的技巧,无论是与谁相处,都应该心平气和,不能凭借自己身上的功劳,锋芒太露,这样总会带来害处。